單位簡介
有色金屬礦產地質調查中心(簡稱“有色地調中心”)是2001年7月經中央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批準成立的正廳局級事業單位,由原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總公司地質勘查總局及其直屬地質資料館、地質遙感中心、物化探中心、測繪中心、咨詢規劃處等單位合并組建而成,是有色地質行業管理體制改革后唯一保留的中央所屬地勘單位,隸屬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
有色地調中心事業編制數335人,現有在編職工180人,各類專業技術人員占比90%以上。其中,教授級高工(研究員)42人,高工65人,博士(博士后)27人。現設有6個機關處室,下轄5個正處級二級事業單位,根據新時期地質工作結構性調整與轉型發展的新要求,新設立了6個業務處室。與中南大學、昆明理工大學、中國地質大學(北京)、長安大學、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等院校合作共建有大學生校外實踐和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博士生導師2人,碩士生導師8人。擁有先進的儀器設備320多臺(套)。是一支專業齊全、人員精干、結構合理、裝備精良的高素質地質隊伍。
主要從事礦產地質調查與勘查、區域地質調查、地球物理與地球化學勘查、遙感地質調查、水工環地質調查、地質鉆探、地質災害防治、生態環境保護修復、礦山環境恢復治理、水土污染綜合治理、行業戰略研究、應用技術研究、信息咨詢與技術服務等業務。擁有區域地質調查、固體礦產勘查、遙感地質調查、地球物理勘查、地質鉆探、水工環地質調查、地質災害防治工程評估、勘查、設計等資質證書,綠色礦山建設第三評估機構資格,質量、職業健康安全、環境管理體系認證證書,金屬與非金屬礦產資源地質勘探安全生產許可證。
自成立以來,研究提出了構造巖相學理論、陸相次級盆地生烴鹵水成礦、中亞型造山帶后碰撞大規模成礦、南嶺鎢錫花崗巖液態分異成礦、危機礦山礦床成礦譜系等成礦理論及地質新認識,指導發現了烏拉根、薩熱克、卡拉塔格、敖侖花等一批大中型礦床,烏拉根超大型鉛鋅礦床躋身“全國十大新的資源基地”之列。2012年,國土資源部授予“青藏高原地質理論創新與找礦重大突破先進單位”稱號。自主研發了動力滑翔機航磁測量系統、無人機近地航磁測量技術、構造巖相學填圖技術、地球化學元素序結構分析技術、不同自然景觀區遙感蝕變信息提取技術、高光譜巖相礦物全巖填圖技術、地學空間大數據智能挖掘技術,以及礦山環境修復、高陡邊坡生物防護、水土污染與荒漠石漠化治理等一系列先進的技術方法。2項新技術入選自然資源部《礦產資源節約和綜合利用先進適用技術目錄(2019版)》。科研與地質找礦成果榮獲省部級科技獎(含找礦獎)共61項,其中一等獎18項、二等獎27項、三等獎16項。
新時代、新作為,有色地調中心以“建設新型的公益性地質調查機構”為發展目標,以科技創新和信息化為引領,以服務國家能源資源安全、生態文明建設為己任,構建適應新時代發展需求的地質業務體系。
有色地調中心愿與國內外各界精誠合作,共謀發展,為國家地質事業做出更大貢獻!
通訊地址:北京市朝陽區安外北苑五號四區
郵政編碼:100012
聯系電話:010-84925807
傳 真:010-84922384
網 址:www.se48.cc
E_mail:web@cnncm.com